中國青少年
成長教育領導者
10大優勢
嚴格素質教育
8年辦學
社會高度贊譽
成功案例Successful cases
媒體報道
志和網癮教研室:
志和學校網癮教研室:孩子網癮怎么...
志和特訓巡訪手記
志和特訓學校巡訪手記之 異性夸我長...
網易新聞:志和教育
現在,部分孩子性格叛逆,或沉迷網...
我省首屆特殊教育
我市關工委、教育局聯合志和教育舉...
成長相冊
家長問答
咨詢服務
7*24小時咨詢電話
15388075473
QQ:2511992425
手機:15388075473(羅老師)
您的頁面所在位置:主頁 > 成功案例 > 網癮案例
發布日期:2014-05-25瀏覽次數:
基本情況: 張明(化名)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,從小體弱多病,兩歲左右,母親因父親吸毒成癮,不堪忍受遂與父親離婚。法院將其判給了母親,從此便跟著母親生活。為了生活,母親外出打工,將其寄養在外公外婆家,直到十二歲母親才接他回去一起生活。張明在校成績不理想,因而在集體中并沒有收到太多注意,另外母親為了賺錢用來支付他的學費以及整個家庭的一切開支費用,也無暇管制和關心他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張明接觸了網絡,網絡里光怪陸離的電影,緊張刺激的游戲,溫馨甜蜜的聊天軟件,深深得吸引了他。長期以來沉溺網絡游戲、看電影和聊天,張明漸漸荒廢了學業,母親曾多次勸說打罵也無濟于事,迫于壓力他口頭答應了不再去上網,可沒有過兩天,忍受不了網絡的誘惑,他再一次沉浸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之中。張明的行為讓其母親感到素手無策,母親不知道兒子為什么變成這樣。無助的母親,把他送到了學校,希望通過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和心理輔導,改變他上網的陋習。
學生自述: 母親打工在外,把我托付給外公外婆照顧,其實相當于幾乎“沒人管”或自我管理狀態。沒有了約束,也沒有了可以學習的規范,“什么事都靠自己”。比較自由,也可以放任:“我媽一年到頭回家一兩次,一般是過年回來,平常就是寄錢給我外公外婆,他們根本就管不到我,想出去玩就去玩,餓了回家吃飯”。“外公外婆也管不好我,我跟他們說什么他們也不懂,也不能陪我玩。”“總算跟媽媽一起住了,但是她總是太忙,我很少能見到她,跟以前住外公外婆家沒什么區別。”
心理分析: 主要心理問題和行為表現:網絡成癮;輕度焦慮狀態;內向自卑,言語很少,與他人交流較少,有點靦腆。
輔導方案: 張明沉迷網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 首先,因為單親家庭,缺乏父愛,早年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,沒有在父母身邊,后面雖然回到了母親身邊,但是因為生計原因母親十分忙碌,對他注意不夠,導致他整個成長出于一種缺乏關注和愛護的。本來在核心家庭中,父母通過對兒童進行社會規范的灌輸,能起到培養子女的自我約束和道德感,傳承家庭文化等作用。但是對于張明來說,家庭并沒有起到這種作用。 其次,網絡的虛擬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實現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需要:對健全和溫暖家庭的渴望,對獲得別人注意和關心的渴求,期待他人愛自己的需要等等。從而產生了嚴重依賴。 針對張明的具體情況,制定了相應的輔導方案: 1、首先讓他適應學校這種與外界不同的生活環境;學校的話不想再外面行為不收約束,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,按照要求去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人事情,要學會做很多原本在家可能都沒有怎么接觸過的事情。 2、心理老師與其進行多次交流,積極關注他各個方面的進展,通過多次交流,了解了他過去的一些事情,分析這些事情對他產生的影響,了解他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意見;幫助其認清網絡虛擬的本質,同時也分析網絡成癮的利弊,讓他自己看清其中的一些問題。 3、讓他通過書信的方式跟家人保持聯系,跟家人進行計較真誠的溝通,很多家長和孩子問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中間不能有一個很好溝通,因此,我們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溝通的環境,作為一個聯通的橋梁。 4、配合一定的軍事訓練,強化行為,希望他加強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。張明某些問題表現在他雖然能意識到自己問題,但是他并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做。 5、讓他學會融入集體,去感受集體生活的美好。讓他參加各項集體活動,多和同學接觸,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,同時也培養團體合作精神。
轉化效果: 目前在準備復學的事宜,呆在家中準備來期去上學。根據反饋,現在在家表現良好,跟母親關系不錯,懂得體貼母親,會主動幫助做家務。同時沒有網癮復發的跡象,沒有要求要去上網,除了幫忙做點家事,一般看看書,復習復習。
志和教育特訓機構,中國青少年高端成長教育領導者!創辦于2008年,致力于孩子叛逆、孩子網癮、孩子厭學、孩子早戀、孩子孤僻、孩子不良交際、孩子奢侈消費等特殊青少年教育,系全國唯一引進臺灣代幣制教育模式機構,24小時遠程監控100%透明辦學機構,黨政主流媒體深度報道的機構。辦學至今,共教育轉化特殊青少年3000多名,成功率98%。最高端的教育,最高端的服務,最有保障的效果,就選志和教育特訓機構。
返回欄目列表
青少年成長教育領導者